《逍遥游》曰:“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内外之分,辩乎荣辱之境。”说的是:即使全世界都赞扬他,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奋进;即使全世界都反对他,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失望。他能认定内在自我和身外之物的分际,也能分清荣耀和耻辱的界限。
人生活在社会之中。中国文化里面,儒家传统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所谓“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”(《论语·子路》),各色人等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。这自然有积极的意义,毕竟如此社会才能稳定。不过,社会的组成,是每一个体让渡一部分权利、相互协调的结果,总要克制自我的欲望、利益与自由。这固然不得不然,但更坏的情况是,不少人并不了解这里面的道理,一味以外在的价值为竞逐的目标,过犹不及,丧失自我。
庄子的意义,这时便凸显出来。
关键在于“定乎内外之分”。明了何为外在、何为内在的分别,对个体来说,是非常重要的。处理人与我关系,一方面是对外的,就是我与他人的关系;还有一方面,是针对自我的,就是区别内外,从而明白并坚持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。自我内在关切了然于胸,所有外在的荣辱都不再会左右自己了。世人非议的,只要确然是合乎自我本性的,“虽千万人,吾往矣”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,并不退缩;而世人赞誉备至的,也并不飘飘然自喜,因为所作所为并不是为外在的肯定,而是植根于自我的,所以那些都不足以增重。
在世俗的世界中,这是一个非常之高的境界。拥有这般境界的人,内心是安宁而高傲的。他们如同深谷中的幽兰,独自芬芳,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干扰。他们的安宁并非是对世事的漠然,而是在洞悉了世间万象后的一种从容淡定。他们深知,外界的赞誉和诋毁都如过眼云烟,转瞬即逝,唯有坚守内心的真实,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。
这种高傲并非是目空一切的傲慢,而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和对精神世界的高度追求。他们不随波逐流,不屈从于世俗的压力和诱惑,以独立的思考和行动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。他们不追求表面的虚荣和繁华,而是在内心深处构建起一座坚固的堡垒,抵御着外界的风雨侵蚀。
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,人们常常被各种声音所左右,迷失在他人的期待和评价中。然而,庄子所倡导的这种内心的安宁和高傲,为我们提供了一盏明灯。它提醒我们,要时常回归内心,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,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,无论身处何种境地,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,不为外界的荣辱所动摇。
那些在艺术领域追求卓越的创作者,往往能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,不受市场的喧嚣和批评家的挑剔所影响。他们凭借着内心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,创造出独特而有价值的作品。比如画家梵高,他生前的作品不被世人所认可,生活困苦潦倒,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,坚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。正是这种坚定的内在信念,让他的作品在后世大放异彩。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,也需要这种内心的安宁和高傲,面对质疑和失败,依然坚守自己的研究方向,为人类的知识宝库贡献新的发现。像居里夫人,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,不顾外界的怀疑和困难,致力于放射性物质的研究,最终发现了镭元素,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可以培养这种内心的境界。从每一次面对选择时的坚守原则,到每一次面对挫折时的自我鼓励,都是在向内心的安宁和高傲靠近。当我们在工作中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时,不怨天尤人,而是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努力方向;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误解和冲突时,不急于争辩,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沟通解决。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,都是我们修炼内心的机会。